百家姓查询 特殊百家姓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525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hao86.com
德姓主要源自:嬴姓。
德姓德姓起源一
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德公,属于以谥号为氏。周釐王姬胡齐五年(公元前677年),秦武公嬴舛逝世,其弟弟即位,是为秦德公。秦德公身体赢弱,是秦国历史上的短命君主,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77~前676年仅一年半,即去世了,其子即位,即秦宣公。由于秦德公在位时曾创造了“磔狗邑四门,以御蛊菑”。古人认为“皿虫为蛊”,枭磔之鬼亦为蛊,故而在典籍《月令》中称“大傩,旁磔”。厉鬼为蛊,将出害人;而厉鬼惧怕狗,旁磔于四方之门,这样厉鬼、蛊菑不会再来害人,《风俗通云》称这种古法为“杀犬磔禳也。”后世之道家以黑狗之血驱破邪魔,就是出自秦德公的“杀犬磔禳”之举。因此,在周惠王姬阆二年(秦宣公元年,公元前675年)继位的秦宣公便追赐自己的父亲谥号为“德”,称赞其“立德以利国”,因此史称其为秦德公。
“德”,为古代上谥之一。因此在秦德公的支庶子孙在后来“饮马于河”(龙门之河,今山西大同龙门),之后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称德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德氏正宗。德氏族人大多尊奉秦德公为得姓始祖。
德姓德姓起源二
源于古安息族,出自汉朝时期西域德若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汉朝时期,古西域地区有德若小国,属塔吉克民族。史籍《后汉书·西域传》中记载,“德若国领户百余,口六百七十,胜兵三百五十人,东去长史居三千五百三十里,去洛阳万二千一百五十里,与子合相接。其俗皆同”,正好位于古丝绸之路上。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缘。西靠帕米尔高原,南依喀喇昆仑山脉,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交界,塔吉克自治县属于边境县,面积为五万两千四百平方公里。“塔什库尔干”系塔吉克语,意为石头城堡。境内地势险要,群山环抱。东南有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北有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海拔7565 米。山前有叶尔羌、塔什库尔干等河。为温带高原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均温4℃。年均降水量一百毫米。属牧业区,畜产以牛、山羊、牦牛、马、驴、骆驼为主。野生动物资源有犏牛、羚羊、雪豹、雪鸡、帕米尔盘羊等。农作物有小麦、青稞、豌豆、胡麻等。工业有水电、缝纫、农机修造等。公路通喀什市。境内有公主堡、石头城堡等古迹名胜。
塔吉克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意即“王冠”。塔吉克族的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若干世纪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操伊朗语的诸部落。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分为色勒库尔塔吉克语和瓦罕塔吉克语两种方言。由于民族交往频繁,新疆许多塔吉克族人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文。塔吉克自治县在东汉时期被称作“德若”国,到三国时期曹魏朝时期又被称作“蒲犁”。从公元初期至北魏、唐朝为“盘陀国”,史书中多有记载。而后,唐朝政府又在此设立了“葱岭守捉”。至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902年),清朝政府将此地设为“蒲犁分防通判厅”。辛亥革命后的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蒲犁厅被改名为蒲犁县。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在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公元前140~前88年),古德若国之人即与西汉王朝有密切往来,后在东汉时期归化王治,部分国人在入朝后留居中原,按汉俗取原国名首音的谐音汉字“德”为姓氏,称德氏,世代相传至今。
德姓德姓起源三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蒙古八旗姓》、《黑龙江志稿·氏族》记载:
⑴.蒙古族德特齐特氏,亦称杜尔根基特氏,世居英郭和罗(今俄罗斯托木斯克州),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Deteci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德氏。
⑵.蒙古族都讷亨氏,亦称德赫氏,源出蒙古新巴尔虎部毕喇尔氏部落,是其分支之一,世居黑龙江巴尔古(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部),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Duneheng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德氏、祁氏等。
⑶.蒙古族宝日努德氏,亦称宝日努特氏、宝日古德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官爵“宝日努德”,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宝日”,汉义“棕褐色、健壮”,“努德”,汉义“坚硬、公爵、大队长”。蒙古汗国时期,科尔沁蒙古、察哈尔蒙古等万户下皆辖有数十个大镇,各镇统辖有十~十数个嘎查,即大规模的行政村,亦是万户所属军队常规驻守的哨卡,其军队统领即称“努德”或“努特”或“古德”。“宝日努德”就是其中“强壮的首领”之意。到元朝时期,“努德”成为一种爵位,由王族或军功显赫之人承担,职掌边卫,建有“努德府”,为临时性公爵,因此不世袭。
在宝日努德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宝日努德氏,在明末清初,即有冠汉姓为德氏、吴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德姓德姓起源四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长白山先民传》、《满族的社会组织》、《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记载:
⑴.满族原有爱新觉罗氏,满语为Aisin gioro Hala,汉义“金姓”,为满清王朝第一尊贵国姓,爱新觉罗氏祖居额多哩(今黑龙江依兰大马屯,一说为吉林敦化敖东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等地,后有冠汉姓为德氏者。
⑵.满族丛尼勒氏,满语为Congnile Hala,世居地待考,清朝中叶以后有冠汉姓为德氏者。该支德氏鼻祖为丛尼勒·德恒,满洲镶黄旗人,吉林驻防,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功,特赏蓝翎。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之谐音汉字为汉化姓氏者,称德氏。
⑶.满族鄂卓氏,亦称鄂绰尔氏,满语为Ejo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英额(今辽宁清原),后有蒙古族引为姓氏者,蒙语为。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赵氏、卓氏、穆氏、德氏等。该支德氏鼻祖为鄂卓·德尔敏,满洲镶蓝旗人,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捐工部主事,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晋授河南副总河,累官至工部左侍郎氏、副都统。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之谐音汉字为汉化姓氏者,称德氏。
⑷.满族鄂尔格氏,亦称谔尔格氏、厄尔葛氏、额尔德氏、鄂尔克博氏,满语为Erge Hala,汉义“清早”,以地为姓,世居黑龙江鄂尔格村(今黑龙江流域北岸俄罗斯境内),后多冠汉姓为鄂氏、乔氏、德氏等。该支德氏鼻祖为鄂尔格·德福受,满洲镶黄旗人,世居黑龙江鄂尔格村,后随军从征准噶尔时阵亡,赠云骑尉。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之谐音汉字为汉化姓氏者,称德氏。
⑸.满族葛哲勒氏,亦称格哲氏,满语为Gejele Hala,汉义“刨平(木头)”,人口甚少,所冠汉姓为柯氏、德氏等。该支德氏鼻祖为葛哲勒·德凌阿,满洲齐齐哈尔镶白旗人,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率部众参剿白莲教,因功晋升为旗务总管,累官至荆州将军。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之谐音汉字为汉化姓氏者,称德氏。
⑹.满族卦勒察氏,亦称瓜尔察氏,源出卦尔察女真,满语为Guuwalca Hala,世居卦尔察(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斯克)、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扎库木(今辽宁抚顺东南部)、长白山区等地,以地为姓,后多冠汉姓为关氏、赵氏、德氏等。该支德氏鼻祖为卦勒察·德明,满洲镶黄旗人,世居长白山区,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为户部主事,累官至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之谐音汉字为汉化姓氏者,称德氏。
⑺.满族科奇哩氏,亦称柯齐礼氏、郭齐里氏,满语为Keciri Hala,世居德尔吉阿里库村(今黑龙江虎林)、瓦尔喀阿库里(今乌苏里江上游支流俄罗斯境内阿库里河流域)等地,清朝中叶以后有冠汉姓为德氏者,属于以世居地德尔吉阿里库村的名称为汉化姓氏。
德姓德姓起源五
源于达斡尔族,出自达斡尔族德都哷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达斡尔族德都哷氏,亦称德都尔氏、德都拉氏,以地为氏,满语为Dedure Hala,世居黑龙江德都哷屯(今俄罗斯海兰泡东北部),在清朝后期以后多冠汉姓为德氏、杜氏等。
德姓德姓起源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家族、傣族、彝族、水族、鄂温克族、裕固族、布朗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德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德氏,世代相传至今。
德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八百一十位。
今河北省黄骅市齐家务乡德庄村,天津市的静海县蔡公庄乡官坑村(由黄骅市齐家务乡德庄村族人迁出),云南省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的湘西地区等地,均有不少德氏族人分布。
一、德dé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黄骅、辛集,山东之龙口,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长治、阳泉,新疆之塔城,湖北之监利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藏族、达斡尔族、傈僳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归“入声”部。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以谥为姓。”
2、又云:“汉西域有德者国,或后人以国为氏。”
3、《姓氏词典》据《太平图话姓氏综》注云:“以州名为姓氏,德州有二:一在今山东陵县;一在四川西昌县南。”
4、达斡尔族之德姓,或为“德力根”氏所改,取德力根之首音谐“德”而为单姓。系出阿尔丹“哈拉”(姓);或出自德都尔“哈拉”及其支属卡尔德兹氏、都松氏,皆取其“哈拉”德都尔之首音谐“德”而为单姓。
二、德
德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德姓起源:
1、见《姓苑》。以谥为氏。
2、汉时西域有德若国,或后人以国为氏。
3、清满洲人爱新觉罗氏之裔有改德氏者。
4、达斡尔族姓。德力根氏、德都勒氏、卡尔德兹氏、都松氏等均汉姓为德。
德姓名人:
德义,汉时人,见《印薮》。
一、德dé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黄骅、辛集,山东之龙口,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长治、阳泉,新疆之塔城,湖北之监利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藏族、达斡尔族、傈僳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归“入声”部。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以谥为姓。”
2、又云:“汉西域有德者国,或后人以国为氏。”
3、《姓氏词典》据《太平图话姓氏综》注云:“以州名为姓氏,德州有二:一在今山东陵县;一在四川西昌县南。”
4、达斡尔族之德姓,或为“德力根”氏所改,取德力根之首音谐“德”而为单姓。系出阿尔丹“哈拉”(姓);或出自德都尔“哈拉”及其支属卡尔德兹氏、都松氏,皆取其“哈拉”德都尔之首音谐“德”而为单姓。
二、德
德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德姓起源:
1、见《姓苑》。以谥为氏。
2、汉时西域有德若国,或后人以国为氏。
3、清满洲人爱新觉罗氏之裔有改德氏者。
4、达斡尔族姓。德力根氏、德都勒氏、卡尔德兹氏、都松氏等均汉姓为德。
德姓名人:
德义,汉时人,见《印薮》。
其他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