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查询 特殊百家姓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1036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hao86.com
傲姓主要源自:芈姓。
傲姓傲姓起源一
源于芈姓,出自古帝颛顼的老师太敖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太敖,亦称大敖、大骜,为黄帝裔孙,因封于敖(今河南荥阳敖山一带)而名。另外有古文献《广韵》记载颛顼是大敖的后裔。太敖建有大敖国,其后人皆以国名或祖上名称为姓氏,称敖氏。后添加“亻”偏旁为傲氏,世代相传至今。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皋陶,即为傲氏一族,曾被舜帝任命为执掌刑法的官员。
该支傲氏与敖氏同宗同源,皆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傲姓傲姓起源二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君主的称谓,属于以君王称谓为氏。春秋时期,楚国君主在称王以前自称为“敖”,即“卬”、“昂”(我)的君王专称。在周成王姬诵即位之时,熊盈族鬻熊一支的后裔首领为熊绎,熊盈族南下辟荆山(今湖北南漳)为根据地,到周成王执政时期,熊绎开始受封,爵同子男,姓芈氏,建都于丹阳(今湖北秭归)。至周康王时,仍保持贡纳关系。整个西周时期,楚国的势力一直在发展壮大。楚国自第三世君主熊绎受周成王所封,立国于丹阳后,传至熊绎的第四世孙熊渠之时即周夷王姬燮执政,周王室渐已微弱,诸侯或不朝,或相伐。而熊渠在楚国政通人和,逐渐强大。他兴兵伐庸(今湖北竹山)和杨粤(古扬州的越族),一直到鄂。当时随国国君说:“我没有得罪你呀!”熊渠却声称:“我反正是蛮夷。不理睬你们中国的礼法”,并封其长子熊康为句王(今湖北江陵),次子熊红为鄂王(今湖北鄂城),三子执为越章王(今安徽间地),皆在江上楚蛮之地。熊渠将楚国势力扩展到长江南岸和中下游,创造了灿烂的南方文化,为以后楚国问鼎中原,雄据南方,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了基础。及至周厉王姬胡执政之时,周厉王甚为暴虐,穷兵黩武,熊渠畏其会来伐楚国,遂去其“王”的称号。到了熊通时期,他在当时的楚国诸公子中是一位铁腕人物,做出事来往往惊蛮夷而动华夏,他杀了侄子自立为楚武王,到周桓王姬林十四年(熊通三十五年,公元前706年),又发兵征伐伐随国,随侯慌了,也说:“我无罪呀。”楚武王也说:“我反正被你们称作蛮夷,今你们诸侯国皆为叛相侵,或相互攻击。我有雄兵在握,也要参与中国之政,打你,就是要你去请周王室给我个尊号。”随侯没办法,就到周王朝为楚武王请尊号,周桓王根本就不予理睬,随侯只好跟楚武王说:“周王不同意你称王”。熊通大怒道:“我的祖先鬻熊是周文王之师,周成王也曾推举我的先公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今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于是在周桓王十六年(熊通三十七年,公元前704年)干脆自立为王,称楚武王。面对兵精国强的楚国,周桓王也无可奈何。看到周王室也没辄,随侯也就只好奉熊通为楚武王了。
到了周庄王姬佗七年(楚武王五十一年,公元前690年),周庄王召见随侯,指责随侯奉楚为王。楚武王知道后大怒,以为随侯背叛了自己,遂举兵伐随,后来由于楚武王病逝于军中而兵罢。其子楚文王熊赀立,始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楚国是子爵诸侯国,熊渠及楚武王两次自立为王,但在史籍《左传》中仍称其为“楚子”。这说明在春秋汉周史的记载中,虽然楚国的祖先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但鬻熊及子熊丽孙、熊狂曾孙熊绎都是周王朝的臣民。楚国开始被封为子爵时,只有封地百里方圆,在诸侯国之间根本就没什么影响力。后来楚国逐渐强大起来了,便提请周王给其加王号,但周王不加,楚武王一怒之下便自立为王,周王也无奈,默认既成事实。自楚武王之后,楚国国君便不再称自己为“敖”,而是与其他诸侯国一样称“王”、“公”、“孤”了。此后,其后裔子孙中有有被废或没有谥号的君主,皆沿用敖氏;而其他庶支子孙中则有以先祖的“君称”为姓氏者,加“亻”偏旁为傲氏,世代相传至今。
傲姓傲姓起源三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族傲雷氏部落,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傲雷氏,亦称鄂拉氏,满语为Aora Hala,汉义为“山”,世居乌拉、黑龙江多金、拉夫凯、呼伦贝尔、布特哈等地,后冠汉姓为傲氏、敖氏、单氏、山氏、阎氏、苏氏、鄂氏等。
傲姓傲姓起源四
源于达斡尔族,出自明朝时期达斡尔族傲拉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达斡尔族傲拉氏,亦称鄂拉氏,世居乌拉、黑龙江多金、拉夫凯、呼伦贝尔、布特哈等地。后满族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ora Hala。后冠汉姓为傲氏、敖氏、山氏、苏氏、鄂氏等。
②达斡尔族敖拉托欣氏,满语为Aoratosin Hala,为敖拉姓氏下五谋昆之一托欣(多金)谋昆,世居黑龙江沿岸,后冠汉姓为傲氏、敖氏、山氏。
傲姓傲姓起源五
源于鄂温克族,出自元朝时期鄂温克族傲拉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鄂温克族傲拉氏,亦称鄂拉氏,世居黑龙江多金、呼伦贝尔等地。后满族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ora Hala。后冠汉姓为傲氏、山氏、鄂氏等。
傲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多以谯国、襄阳为郡望。
今福建省的福州市福清县、漳州市、泉州市晋江市,山东省的聊城市莘县,江西省的宜春市樟树市,浙江省的嘉兴市平湖市等地,均有傲氏族人分布。
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襄阳郡:东汉朝建安十三年(戊寅,公元198年)分南郡、南阳两郡各一部份置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宜城县、当阳县、远安县等一带,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晋朝时期入为荆州治所。南北朝时期梁国置为南雍州,西魏改为襄州。隋朝时期改为襄阳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高宗李渊平定王世充后,改为襄州,因原隋朝旧名而领襄阳、安养、汉南、义清、南漳、常平六县。州置山南道行台,统交、广、安、黄、寿等二百五十七州。唐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撤酂州,以阴城、谷城二县来属于。唐朝武德七年(甲申,公元624年)罢行台为都督府,督襄、邓、唐、均、淅、重七州。唐朝贞观元年(丁亥,公元627年)废重州,以荆山县来属于。唐朝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废都督府。唐朝贞观八年(甲午,公元634年)废鄀州,以率道、乐乡二县来属于。又撤常平入襄阳,撤阴城入谷城,撤南津入义清,撤汉南入率道。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襄阳郡。唐朝天宝十四年(乙未,公元755年)置防御使。唐朝乾元元年(甲午,公元874年)复为襄州。唐朝上元二年(乙亥,公元675年)置襄州节度使,领襄、邓、均、房、金、商等州,自后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辖领襄阳、邓城、谷城、义清、南漳、乐乡诸县。以后襄阳为历朝郡、州、道、府之治所。
寀庵堂:南宋时期有傲陶孙,从小不受约束,胸怀大志。当时的权相韩侂胄当权,大儒朱熹遭贬。傲陶孙正游学太学,他首先做诗为朱熹送行。赵汝愚死在被贬的地方,他又写诗哭赵。韩佗胄听到这些以后很生气,于是下令逮捕傲陶孙,傲陶孙改名换姓逃掉了。后来傲陶孙中了进士,做了温州通判,著有《寀庵集》。傲氏因以为堂号。
谯国堂:以望立堂。
襄阳堂:以望立堂。
一、傲ào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大同、忻州,江西之新干,四川之合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二、傲
傲姓分布:安徽淮南、浙江江山、河北万全、江西丰城、新干、湖北钟祥、四川武胜、灌县、山东东明等地均有此姓。
傲姓起源:清时蒙古人姓。今汉、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傲姓名人:
清正黄旗蒙古马甲卓尔呼代之妻为傲氏。
变化:亦作骜。
傲姓古代名人
傲陶孙南宋,(生卒年待考),字器之,号臞庵;福清人。著名官吏。傲陶孙从小聪明好学,志向远大。宋宁宗执政时期权臣韩侂胄当政,大儒朱熹遭贬,而傲陶孙很尊敬朱熹的学问,于是去探望了他,并且赠诗表明自己的心意。宋恭宪王(赵元佐)的第七世孙赵汝愚死在被贬的地方,傲陶孙又写诗哭祭赵汝愚。韩侂胄知道以后大怒,要逮捕他。傲陶孙就改名换姓逃掉了。后来傲陶孙中了进士,做了温州通判,著有《寀庵集》。
傲山明朝,(生卒年待考),字静之;莘县人。著名官吏、诗人。明朝成化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升任山西提学副使。后因疾病辞官还乡。傲山工诗文,诗才雄爽,文章豪放,与当时的王越齐名,人称江北二杰。傲山在晚年的时候专心研究数学。著有《石绫传》、《灿然稿》、《先天手册》等。
傲英明朝,(生卒年待考),字子发;清江人。著名官吏、诗人。明朝正德年间进士,官至江西右部正使。傲英工于诗。他的诗路独辟蹊径,很有特点,流传于世的有《绿学亭杂言》。
傲家熊晚清,(生卒年待考),字孟姜;浙江平湖人。著名晚清民主革命先驱。傲家熊早年在嘉兴创办稼公社及竹木小学堂,并组织祖宗教。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傲家熊入上海爱国学社学习。傲家熊曾编写《新山歌》一书,宣传革命。次年加入光复会,并且出资与魏兰等人组织温台处会馆,这是当时革命党人的一个秘密联系机关。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傲家熊与秋瑾共谋在大通师范学堂起义,事情泄露后逃跑。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傲家熊在浙江嘉兴被仇杀。
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襄阳郡:东汉朝建安十三年(戊寅,公元198年)分南郡、南阳两郡各一部份置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宜城县、当阳县、远安县等一带,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晋朝时期入为荆州治所。南北朝时期梁国置为南雍州,西魏改为襄州。隋朝时期改为襄阳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高宗李渊平定王世充后,改为襄州,因原隋朝旧名而领襄阳、安养、汉南、义清、南漳、常平六县。州置山南道行台,统交、广、安、黄、寿等二百五十七州。唐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撤酂州,以阴城、谷城二县来属于。唐朝武德七年(甲申,公元624年)罢行台为都督府,督襄、邓、唐、均、淅、重七州。唐朝贞观元年(丁亥,公元627年)废重州,以荆山县来属于。唐朝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废都督府。唐朝贞观八年(甲午,公元634年)废鄀州,以率道、乐乡二县来属于。又撤常平入襄阳,撤阴城入谷城,撤南津入义清,撤汉南入率道。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襄阳郡。唐朝天宝十四年(乙未,公元755年)置防御使。唐朝乾元元年(甲午,公元874年)复为襄州。唐朝上元二年(乙亥,公元675年)置襄州节度使,领襄、邓、均、房、金、商等州,自后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辖领襄阳、邓城、谷城、义清、南漳、乐乡诸县。以后襄阳为历朝郡、州、道、府之治所。
寀庵堂:南宋时期有傲陶孙,从小不受约束,胸怀大志。当时的权相韩侂胄当权,大儒朱熹遭贬。傲陶孙正游学太学,他首先做诗为朱熹送行。赵汝愚死在被贬的地方,他又写诗哭赵。韩佗胄听到这些以后很生气,于是下令逮捕傲陶孙,傲陶孙改名换姓逃掉了。后来傲陶孙中了进士,做了温州通判,著有《寀庵集》。傲氏因以为堂号。
谯国堂:以望立堂。
襄阳堂:以望立堂。
一、傲ào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大同、忻州,江西之新干,四川之合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二、傲
傲姓分布:安徽淮南、浙江江山、河北万全、江西丰城、新干、湖北钟祥、四川武胜、灌县、山东东明等地均有此姓。
傲姓起源:清时蒙古人姓。今汉、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傲姓名人:
清正黄旗蒙古马甲卓尔呼代之妻为傲氏。
变化:亦作骜。
一、傲ào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大同、忻州,江西之新干,四川之合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二、傲
傲姓分布:安徽淮南、浙江江山、河北万全、江西丰城、新干、湖北钟祥、四川武胜、灌县、山东东明等地均有此姓。
傲姓起源:清时蒙古人姓。今汉、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傲姓名人:
清正黄旗蒙古马甲卓尔呼代之妻为傲氏。
变化:亦作骜。
寀庵堂:南宋时期有傲陶孙,从小不受约束,胸怀大志。当时的权相韩侂胄当权,大儒朱熹遭贬。傲陶孙正游学太学,他首先做诗为朱熹送行。赵汝愚死在被贬的地方,他又写诗哭赵。韩佗胄听到这些以后很生气,于是下令逮捕傲陶孙,傲陶孙改名换姓逃掉了。后来傲陶孙中了进士,做了温州通判,著有《寀庵集》。傲氏因以为堂号。
谯国堂:以望立堂。
襄阳堂:以望立堂。
一、傲ào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大同、忻州,江西之新干,四川之合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二、傲
傲姓分布:安徽淮南、浙江江山、河北万全、江西丰城、新干、湖北钟祥、四川武胜、灌县、山东东明等地均有此姓。
傲姓起源:清时蒙古人姓。今汉、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傲姓名人:
清正黄旗蒙古马甲卓尔呼代之妻为傲氏。
变化:亦作骜。
其他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