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百家姓查询 特殊百家姓

部首:人

读音: chǒu

笔画:9

部外笔画:7

笔顺:撇、捺、横、横折、竖、横、提、竖、竖钩

笔顺演示
侴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286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内容来源于:hao86.com

起源

侴姓主要源自:芈姓。

侴姓起源一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司法执刑官侴,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侴”字,本义就是“没有”的意思,一无所有称作“侴”。在典籍《康熙字典》中记载:“侴,敕久切,音丑,姓也。”据史籍《姓觽·二十五有》记载:“:‘侴,汉时本姓侴,改姓俞。’:‘司徒掾俞连,一作侴连。是改姓自连始。’”据1992年长沙《丑氏嗣裔录》的编撰者注释,湖南长沙侴氏始迁祖侴魁武以上世系无文献可徵。因而侴氏之源是一个有待考证研究的历史问题。其实,侴氏源于春秋时期楚国司法执刑官侴,即侴吏。侴吏,是楚国“五刑”执刑官的称谓,就是俗称的刽子手,专司执行重刑之五刑,即极刑。

后来,在侴官的后裔子孙中,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侴氏、刑氏,在近代省笔改为“丑氏”。

侴姓起源二

源于丑氏,出自清朝时期康熙大帝改姓,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丑氏源于职艺,出自春秋时期吴国专职从事钮柄制作的钮宣义,属于以职业技艺名称为氏。钮氏始祖为钮宣义。春秋时期,钮宣义为吴国从卫都骑卫(军队统领),因其祖上为专职从事钮柄制作的“百工之长”,故以技艺为姓氏,称钮氏。后有族人因避祸而改为丑氏,读音仍作niǔ(ㄋㄧㄡˇ)。传说,该支丑氏改为侴氏,是清朝时期康熙大帝赐改的。在清朝康熙年间,湖南永康一个丑氏家族和其他家族因宗族之间的利益争斗,而发生了大规模的械斗,结果双方死伤惨重,而丑氏家族伤亡得最后只剩下了一个人,此人只得逃跑隐居起来。康熙大帝听到这件事后,派侍卫将这个丑氏族人找了出来,特意安抚他,并赐予给这个丑氏人新姓“侴”。看起来“侴”字意思是一个丑家人带着一把刀,而康熙大帝赐改“侴”的实际寓意是:刀械相见使丑氏一族只剩下一个人了,希望以后的侴家人能和其他姓氏的人永远和睦相处,不要再发生流血争斗了。于是,这个丑氏人从此改为侴氏,读音仍作niǔ(ㄋㄧㄡˇ)。康熙大帝的寓意也成了该支侴家的祖训,他后来并建起了一个侴家祠堂,取名“丑后乐堂”。

侴姓起源三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图们氏,亦称图莫图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陀幔部,至金国时期称驼满氏,以部为氏,世居乌喇(今吉林省永吉),满语为Tumen Hala,汉义“万”,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万氏、图氏、门氏、莫氏、侴氏、丑氏等。

②满族瑚图氏。满语为Hutu Hala,汉义“丑鬼”,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后多冠汉姓为胡氏、包氏,亦有称侴氏、丑氏者。

侴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则未列入当局“内政部”民政总署在2005年(岛内民国九十四年)2月28日对台闽地区进行的姓氏统计程序,族人多以吴兴、松江、吴郡为郡望。

今辽宁省的大连市、海城市、普兰店市,吉林省的榆树县、白城县,黑龙江省的双城县,北京市,河北省霸州市岔河集乡,山东省的栖霞市,湖南省的长沙市,台湾省的台北市等地,均有侴氏族人分布。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松江府:古松江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建制,其前身即为华亭府。距今约六千~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华亭府境内九峰一带(今汤村庙、姚家圈、广富林等处)已有先民劳动生息。春秋时期地属吴国。战国初期吴亡属越国,中期后属楚国。秦始皇二十五年(辛巳,公元前220年)地属会稽郡长水县(秦末改名由拳县)东境、海盐县北境、娄县南境。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公元219年)孙权封陆逊为华亭侯,“华亭“始见于史志,次年陆逊进封娄侯。西晋太康元年(庚子,公元280年)吴国灭亡,陆机、陆云退居乡里,读书十年,慨吴之亡,陆机作《辨亡论》,又作《文赋》;因此在锡金太安二年(癸亥,公元303年)农历8月,陆机、陆云被成都王司马颖杀害。唐朝天宝十年(辛卯,公元751年)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置华亭县;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建大明寺(宋大中祥符年间易名为普照寺);唐大中十三年(己卯,公元859年)建陀罗尼经幢于县治通衢;唐咸通十五年(甲午,公元874年)于县治西建超果寺。唐广明元年(庚子,公元880年)农民起义军首领王腾占据华亭反唐;唐乾宁四年(丁巳,公元897年)吴越王钱镠遣部将顾全武攻占华亭。五代时期后汉乾祐二年(己酉,公元949年)于县治东南建兴圣教寺。北宋庆历元年(辛巳,公元1041年)重开顾会浦(即今通波塘);宋嘉祐八年(癸卯,公元1063年)建济民仓,有廒十八座,容谷十二万石;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行“保甲法”;宋元丰二年(己未,公元1079年)在天马山建护珠塔;宋熙宁至元佑年间(公元1068~1094年)在兴圣教寺内建兴圣教寺塔(即方塔);宋元祐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建常平仓;宋元祐年间(公元1086~1094年)卫公佐、卫公望献地捐资,兴建华亭县学。南宋绍兴四年(丙辰,公元1134年)开华亭濒海支河二百余里,运盐方便,田得灌溉;南宋绍熙四年(丙辰,公元1193年),杨潜等编纂的《云间志》问世;南宋端平元年(丁酉,公元1234年)华亭县令杨瑾行“经界法”,该县秋粮实征五万七千八百一十石,又建平籴仓;南宋景定四年(癸亥,公元1263年)宰相贾似道行“买公田法”,本县秋粮加征十六万石。元朝至元十四年(丁丑,公元1277年)农历10月升华亭县为华亭府,隶束嘉兴路,辖华亭一县;元至元十五年(戊寅,公元1278年)新设松江府,辖华亭县;元至元二十七年(庚寅,公元1290年)华亭县分出部分乡新设上海县,因此历史上一般以元至元二十八年(辛卯,公元1291年)作为上海正式设立行政建制的年份。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公元1542年),华亭县和上海县部分地区划出,新设青浦县,仍归松江府管辖。清朝顺治十三年(丙申,公元1656年)新设娄县;清雍正二年(甲辰,公元1724年)新设奉贤县、金山县、南汇县和福泉县;清雍正八年(庚戌,公元1730年)将福泉县并入青浦县;清嘉庆十年(乙丑,公元1805年)新设川沙抚民厅(县级)。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松江府、上海道,下辖各县改由江苏省管辖;民国三年(甲寅,公元1914年)设沪海道;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撤销沪海道,设立上海特别市,上海基本形成为目前的行政区划。

吴郡: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东汉王朝分会稽郡置吴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故而今浙江省的杭州市亦在吴郡辖境之内。南朝陈国时期,改吴郡为吴州。隋朝灭南朝陈国之后,再改吴州为苏州,吴地始有苏州之称,并一直沿袭至今。另外,在三国时期,孙吴政权在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另置有一个吴郡,治所在乌程(吴青镇,今浙江湖州吴兴区)。

吴兴堂:以望立堂。

松江堂:以望立堂,亦称华亭堂。

吴郡堂:以望立堂,亦称吴州堂。

一、

侴姓分布:河北乐亭、石家庄、辽宁辽中、新金、内蒙古、黑龙江尚志等地均有此姓。

侴姓起源:见《千家姓》。汉时司徒掾侴连,本姓俞,见《汉书》。一说,侴即字之变体,见《正字通》。疑侴系妞氏所改。

郡望:吴兴。

变化:亦书作〔侴〕。

郡望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松江府:古松江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建制,其前身即为华亭府。距今约六千~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华亭府境内九峰一带(今汤村庙、姚家圈、广富林等处)已有先民劳动生息。春秋时期地属吴国。战国初期吴亡属越国,中期后属楚国。秦始皇二十五年(辛巳,公元前220年)地属会稽郡长水县(秦末改名由拳县)东境、海盐县北境、娄县南境。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公元219年)孙权封陆逊为华亭侯,“华亭“始见于史志,次年陆逊进封娄侯。西晋太康元年(庚子,公元280年)吴国灭亡,陆机、陆云退居乡里,读书十年,慨吴之亡,陆机作《辨亡论》,又作《文赋》;因此在锡金太安二年(癸亥,公元303年)农历8月,陆机、陆云被成都王司马颖杀害。唐朝天宝十年(辛卯,公元751年)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置华亭县;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建大明寺(宋大中祥符年间易名为普照寺);唐大中十三年(己卯,公元859年)建陀罗尼经幢于县治通衢;唐咸通十五年(甲午,公元874年)于县治西建超果寺。唐广明元年(庚子,公元880年)农民起义军首领王腾占据华亭反唐;唐乾宁四年(丁巳,公元897年)吴越王钱镠遣部将顾全武攻占华亭。五代时期后汉乾祐二年(己酉,公元949年)于县治东南建兴圣教寺。北宋庆历元年(辛巳,公元1041年)重开顾会浦(即今通波塘);宋嘉祐八年(癸卯,公元1063年)建济民仓,有廒十八座,容谷十二万石;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行“保甲法”;宋元丰二年(己未,公元1079年)在天马山建护珠塔;宋熙宁至元佑年间(公元1068~1094年)在兴圣教寺内建兴圣教寺塔(即方塔);宋元祐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建常平仓;宋元祐年间(公元1086~1094年)卫公佐、卫公望献地捐资,兴建华亭县学。南宋绍兴四年(丙辰,公元1134年)开华亭濒海支河二百余里,运盐方便,田得灌溉;南宋绍熙四年(丙辰,公元1193年),杨潜等编纂的《云间志》问世;南宋端平元年(丁酉,公元1234年)华亭县令杨瑾行“经界法”,该县秋粮实征五万七千八百一十石,又建平籴仓;南宋景定四年(癸亥,公元1263年)宰相贾似道行“买公田法”,本县秋粮加征十六万石。元朝至元十四年(丁丑,公元1277年)农历10月升华亭县为华亭府,隶束嘉兴路,辖华亭一县;元至元十五年(戊寅,公元1278年)新设松江府,辖华亭县;元至元二十七年(庚寅,公元1290年)华亭县分出部分乡新设上海县,因此历史上一般以元至元二十八年(辛卯,公元1291年)作为上海正式设立行政建制的年份。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公元1542年),华亭县和上海县部分地区划出,新设青浦县,仍归松江府管辖。清朝顺治十三年(丙申,公元1656年)新设娄县;清雍正二年(甲辰,公元1724年)新设奉贤县、金山县、南汇县和福泉县;清雍正八年(庚戌,公元1730年)将福泉县并入青浦县;清嘉庆十年(乙丑,公元1805年)新设川沙抚民厅(县级)。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松江府、上海道,下辖各县改由江苏省管辖;民国三年(甲寅,公元1914年)设沪海道;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撤销沪海道,设立上海特别市,上海基本形成为目前的行政区划。

吴郡: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东汉王朝分会稽郡置吴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故而今浙江省的杭州市亦在吴郡辖境之内。南朝陈国时期,改吴郡为吴州。隋朝灭南朝陈国之后,再改吴州为苏州,吴地始有苏州之称,并一直沿袭至今。另外,在三国时期,孙吴政权在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另置有一个吴郡,治所在乌程(吴青镇,今浙江湖州吴兴区)。

吴兴堂:以望立堂。

松江堂:以望立堂,亦称华亭堂。

吴郡堂:以望立堂,亦称吴州堂。

一、

侴姓分布:河北乐亭、石家庄、辽宁辽中、新金、内蒙古、黑龙江尚志等地均有此姓。

侴姓起源:见《千家姓》。汉时司徒掾侴连,本姓俞,见《汉书》。一说,侴即字之变体,见《正字通》。疑侴系妞氏所改。

郡望:吴兴。

变化:亦书作〔侴〕。

姓氏源流

一、

侴姓分布:河北乐亭、石家庄、辽宁辽中、新金、内蒙古、黑龙江尚志等地均有此姓。

侴姓起源:见《千家姓》。汉时司徒掾侴连,本姓俞,见《汉书》。一说,侴即字之变体,见《正字通》。疑侴系妞氏所改。

郡望:吴兴。

变化:亦书作〔侴〕。

堂号

吴兴堂:以望立堂。

松江堂:以望立堂,亦称华亭堂。

吴郡堂:以望立堂,亦称吴州堂。

一、

侴姓分布:河北乐亭、石家庄、辽宁辽中、新金、内蒙古、黑龙江尚志等地均有此姓。

侴姓起源:见《千家姓》。汉时司徒掾侴连,本姓俞,见《汉书》。一说,侴即字之变体,见《正字通》。疑侴系妞氏所改。

郡望:吴兴。

变化:亦书作〔侴〕。

其他姓氏

侴字的同拼音